“零失误”完成使命,确保赛事每个环节都能“无缝衔接”,收获多位运动员的真挚谢意……回顾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田志明将这段经历称为职业生涯的“高光时刻”。

田志明(中)和同事们在比赛场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今年38岁的田志明长着一张娃娃脸,但他在花样滑冰项目竞赛组织工作中已深耕多年,曾多次参与承办国家级及省级赛事。作为省冬季运动与后备人才管理中心副科长、花样滑冰部负责人,他担任了哈尔滨亚冬会花样滑冰项目竞赛副主任,主要负责赛事组织筹办等工作。
“从被抽调到亚冬会的那一刻起,我就感到无比骄傲和荣幸。”他说,作为一名东北人,能够亲身参与到这场国际赛事中,自己有责任有义务为赛事贡献一份微薄的力量。
在本届亚冬会上,无论是赛事人员的基本需求,还是在裁判员、运动员出场的每一个关键时间节点,田志明都力求做到完美。他凭借多年办赛积累的管理经验,高效组织调配各方力量,确保裁判员的赛前培训、工作人员的分工与合作有序推进,并有效应对突发状况。
细节是赛事的灵魂。他始终以敬畏之心对待每一寸冰面、每一件制服、每一次微笑指引,以及每一位运动员和裁判员,让严谨与温度的交融,为龙江花样滑冰赛事助力。
赛事期间,田志明见证了无数感人瞬间。“一位首次参加亚冬会的年轻选手因比赛场地引导清晰、流程顺畅及相关服务到位,在比赛中出色发挥。”他提到,那位运动员赛后特意向赛事组织团队致谢。整个比赛期间,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

中国队选手戴大卫在男子单人滑自由滑比赛中
本届亚冬会筹备期间,田志明基本没有休息日,“5+2”“白加黑”是工作常态。赛事期间,他每天早六点之前第一个到场馆,检查所有赛事相关的设施设备。每晚赛事结束后,要和团队复盘当日赛事情况,离开场馆时经常是凌晨一两点。
“赛事的成功举办,离不开每一位幕后英雄的付出。从裁判员、志愿者到浇冰师傅,每一个岗位都至关重要。”采访中,他一直向记者强调团队的力量。“每一次场次更换时,制冰师傅都需要在大家休息时上岗工作,确保冰面质量。”
他告诉记者,在赛事开始的前几天,一位团队成员的母亲因病离世。“由于岗位特殊性,同事未能回家看母亲最后一眼,忍痛坚守在岗位上。”
他清晰地记得,在本届亚冬会闭幕式上,当全体裁判员自发穿上统一制服合影时,他深切地领悟到奥林匹克精神的内涵,感受到团结与友谊的伟大,也感受到每一份付出都闪耀着价值的光芒。
尽管亚冬征程收获满满,但田志明坦言,这次赛事让他意识到自己在国际视野和文化敏感度方面的欠缺。
“未来,我以本届亚冬会为起点,将更加注重提升专业能力,朝着‘更高级赛事管理者’的目标迈进,为冰雪运动的推广与发展贡献力量。”说话间,他目光如炬、信心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