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中午,第九届亚冬会自由式滑雪大跳台项目在哈尔滨亚布力赛区顺利完赛,中国队包揽该项目女子金银铜牌。比赛圆满结束的背后,离不开气象“捕风者”们的技术保障。

按照比赛既定日程,该项目原本在2月13日11:00在亚布力滑雪场举行,但因天气原因,经仲裁委员会研究并报组委会批准,将比赛时间调整为2月12日10:10开赛。这对于气象部门来说既是压力也是挑战。


在2月8日当天,负责亚冬会雪上项目的现场服务预报员郭宏、王深义就初步研判了这次大风天气过程。“关注到这次过程之后,我们结合各种先进预报模式,经过团队的分析研讨,在当天的单板滑雪大跳台领队会后,就向竞赛主任提示了13日大风风险,并表示会实时监测,滚动预报。”郭宏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预测到此次大风天气的势头越来越强劲,很可能对赛事造成影响,“建议联合中央气象台以及亚冬会气象台在哈尔滨后方的预报服务支撑团队进行一次国省市三级加密会商。”亚冬会亚布力赛区总负责人马旭清说。

经过气象专家们的充分讨论和分析,最终一致研判出更加精准的预报结论。“预计2月12日上午时段,大跳台比赛场地具备比赛‘窗口期’,13日决赛日风力显著增大。”王深义在2月11日下午的赛前领队会上作出提示。当晚,竞赛部门依据气部门提供的气象信息,决定将公开训练和决赛调整到12日的天气“窗口期”内接续完成。
比赛当天早上5:30,天还没亮,郭宏和王深义所在的大跳台项目现场服务小组便早早地来到亚布力赛区气象台,第一时间查看气象监测数据和天气实况,分析各类气象资料,随后便与哈尔滨市区后方的预报支撑团队开始早上6点的会商,“根据最新的气象资料,今天的天气形势与昨天预报的基本一致。”小组成员一致表示。同时制作了最新一期的预报产品,在7点前发送至竞赛部门,并张贴在比赛现场的公告栏处。

“我们要坐早上6点半的第一班缆车上山,并监测实时的风速、风向、雪温等气象要素,及时通报给竞赛部门,以便他们找到风的‘窗口期’,直到比赛结束。”王深义说。
根据天气实况,2月12日上午赛场天气晴间多云,8至11时阵风在3至5级,运动员公开训练和决赛前两轮顺利举行。11时强风如期而至,最大阵风达到6至7级。“竞赛团队根据风速和风向,控制运动员出发的时间间隔,虽然整场比赛比预计结束时间的稍晚一些,但依然在13时风速增大前完成了比赛。”郭宏说。这也印证了气象部门之前的预报结论。
当最后一名运动员平稳落地的一瞬间,竞赛办公室发出热烈的欢呼声,竞赛团队对气象部门给予了高度评价。郭宏说:“这也是大家齐心协力夺得亚冬会属于气象人的‘金牌’。”
“在比赛现场,我们主要是通过激光测风雷达来实时监测赛道上的风向和风速,它可以每分钟针对赛道进行横向和纵向2千米范围内的扫描。”王深义说。

激光测风雷达可以弥补传统天气雷达在低空扫描的盲点,除了这一“神器”外,气象部门在大跳台比赛区域布设了5套气象观测设备,全方位保障亚冬会赛事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