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快讯
市场开发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赛事购票




借助“后亚冬”契机!2025年,哈尔滨体育大有可为
日期:2025-04-25


回顾2024

全市体育工作会议

作为哈尔滨亚冬会备战的冲刺之年,2024年,哈尔滨市体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4月24日,在2025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市体育局局长柏志国对去年全市体育工作取得的成果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服务保障第九届亚冬会筹办的基础上,冰城体育人勇于担当,扎实推进上合冰雪体育示范区建设,奋力推动全市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取得了新的成效。

聚焦亚冬、书写荣光。把筹哈尔滨办亚冬会作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先后选派23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哈尔滨亚冬会筹办举办工作;组建5支竞赛场馆运行团队,组织开展“燃动哈尔滨”系列测试赛17场,实现了亚冬会赛事“零风险、零事故、零差评”。

布局上合、持续推进。研究制定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总体目标、37项重点任务和4项保障措施;成功举办雪地自行车、雪地足球、冰球等3项上合组织赛事,并已列入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中国)工作计划。上合组织雪地自行车赛骑行路线入选“2024年中国骑行地图精品骑行路线”,赛事组织服务规范升级为省级地方性标准。

以赛兴城、擦亮品牌。精心策划“冲刺亚冬、上合冰雪、尔滨休闲、奥运文化”四大板块和“全民健身节”“全民上冰雪”两大系列共286项赛事活动。积极推进体育赛事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其中,道里区在冰上气膜运动中心举办近年来规模最大的国际青少年冰球邀请赛;南岗区在哈西万达商圈开展首届消夏体育夜市暨全民健身系列活动展演等活动。“哈马”品牌影响力不断扩大,直接、间接拉动城市经济4.18亿元。在中国田协新一轮评审中,2025哈尔滨马拉松成功跃升为金标赛事。

服务惠民、厚植根基。提档升级“15分钟健身圈”,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3650万元;平房区、双城区、依兰县等3个区、县推进建成体育公园;争取省体育局全民健身器材支持价值1200万元;建设完成室外智能健身驿站9个、多功能运动场9块;安装健身路径100套;冰雪季期间浇建室外公益冰场85处;呼兰区、通河县、尚志市、五常市等4个区、县(市)人均场地面积达到3平方米以上。培训社会体育指导员约2600人,组织开展“冰雪同梦志愿同行”等主题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活动12场,参加人数达12000余人。

赛场争锋、唯先誓夺。哈尔滨健儿在国内外高水平赛事中累计获得46金45银43铜共134枚奖牌。其中,在国际级大赛中获4金2银1铜共7枚奖牌;在国家级比赛中获42金43银42铜共127枚奖牌。“十四冬”期间,获得8金8银11铜共27枚奖牌。亚冬会上,哈尔滨运动健儿获得8金7银7铜共22枚奖牌,金牌、奖牌数量均占中国代表团四分之一以上,助力中国代表团取得历史最好成绩。2024年,冬季项目累计进入国家集训队、国家队备战名单50余人次。

以产兴体、推动发展。组织哈市9家体育企业申请2024中国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指导13家冰雪体育企业申请省市级冰雪经济奖补资金,为12家市场主体拨付重大体育赛事引导资金共1633万元。推动冰雪体育产业集群发展,道里区积极引进冰雪体育类企业,天行健体育、博奥之星、卓亚健身等3家企业进驻冰雪装备产业园区;松北区积极利用上合“金字招牌”,谋划建设上合冰雪数字科技装备产业园区;尚志市主动对接北京卡宾滑雪集团,积极推进冰雪装备产业园和冰雪装备测试基地项目。阿城区引入第三方投资6300万元,提档升级滑雪场3个,不断满足群众滑雪体验。2024年全市体彩销售额达到22.31亿元,增长17%,创历史新高。

展望2025

借助“后亚冬”契机!2025年,哈尔滨体育大有可为

作为体育领域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2025年,随着第九届亚冬会的成功举办,哈尔滨体育发展也迈入了全新阶段。

4月24日,在2025年全市体育工作会议上,市体育局局长柏志国对今年全市体育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今年,哈尔滨体育人将积极抢抓后亚冬时代发展机遇,全力以赴推动各方面工作攻坚突破,以建设上合组织冰雪体育示范区核心区为抓手,以打造国际冰雪体育名城为目标,持续擦亮“奥运冠军之城”“双亚冬之城”城市名片,努力构建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增强体育产业整体竞争力,为哈尔滨可持续振兴贡献体育力量。

四大板块+两大系列

推动体育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今年,市体育局将围绕“春动·冰城”“跃动·哈夏”“冰雪·上合”“文化·亚冬”四大板块和“全民健身”“全民上冰雪”两大系列,引进举办高水平体育赛事活动,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和体育产业工作向更高层次迈进。

此外,全市体育系统将高质量推进上合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围绕冰雪体育赛事、人才、产业、文化和交流合作“五大中心”,努力在构建上合组织冰雪赛事体系、打造人才基地、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弘扬体育文化、对外合作交流等方面聚焦发力,不断提升冰雪体育示范区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冰雪运动为引领,激活冰雪经济发展活力,充分发挥赛事引流效应,积极探索“体育+”多元发展新模式,着力开发更多体育消费新业态、新场景、新模式,带动体育消费提质升级,在助力打造“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实践地和冰雪经济高地中作出新贡献。

全民健身:

构建全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今年,市体育局将坚持积极推进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提质增效。

实施全民场地设施提升行动。加快推进5个体育公园项目和5块笼式足球场等群众身边的场地设施建设,打造“30分钟冰雪健身圈”,浇建室外公益冰场、社区微型冰场、学校冰场(冰道)500块。进一步提升全市人均体育面积,力争实现2025年末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6平方米以上。

持续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围绕“迷人的哈尔滨之夏”“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全民健身日”等重要时间节点,谋划开展全民健身赛事活动243项。办好“百万青少年上冰雪”“全民上冰雪”“赏冰乐雪”系列活动,以及大众速度滑冰、大众雪地足球、大众轮滑等全民健身品牌活动。指导各区、县(市)广泛开展群众“三大球”活动、“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做好各区“社区运动会”活动组织。持续推进“万村女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计划”,大力培养农村地区女性体育人才。开展“奋进新征程运动促健康”等全民健身志愿服务系列活动15场。

做好亚冬会场馆(场地)赛后综合利用工作。持续推进包括亚冬场馆、各区气膜馆在内的公共体育场馆向社会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平均每天开放不低于3小时。开展“运动队开放日”活动,定期将场馆资源、训练资源有序向青少年开放。开展第六次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加大国民体质监测力度,面向幼儿、成年人、老年人等重点人群开展体质测试。

竞技体育:

夯实后备人才 做好新周期训练备战

今年,市体育局将以备战2026年省运会、第十五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为核心,统筹推进备战训练工作。

努力提高竞技训练成绩。在坚持冬夏并举的前提下突出重点项目,巩固和发展速度滑冰、花样滑冰、冰球、冰壶、冰舞、举重、摔跤等传统优势项目。持续加大竞技体育社会化力度,鼓励体育单项协会、俱乐部共建专业运动队。力争冬运会成绩位居全国前列,省运会成绩保持全省龙头地位。

深化体教融合加强后备人才梯队建设。打造青少年竞赛体系,整合U系列比赛、学校比赛等赛事资源,逐步建立市、区县、学校三级体育赛事活动体系,以及有利于梯队衔接、人才选拔的竞赛机制,助力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和选拔。做好女子冰球、滑雪平行大回转项目“省队市办”相关工作,积极争取更多项目落户哈尔滨。加大跨省市联合培养力度,完善跨地域跨项目选材新模式。

打造亚洲冬季运动高水平训练中心。依托亚冬会场馆场地,打造以冬季运动项目培训为主,涵盖竞技体育、群众体育、体育产业、体育科研、运动医学和反兴奋剂等多领域交流合作的高水平训练中心。积极承接国际、国内冰球、冰壶、滑雪等项目冠军赛、锦标赛、分站赛、巡回赛等高水平专业赛事和国际、国内冬季运动项目训练营。

体育产业:

激发体育市场活力 夯实体育发展基石

今年,市体育局将充分激发体育市场活力,壮大哈尔滨体育产业影响力,夯实体育事业发展基石。

优化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吸引国际影响力品牌赛事、全国知名体育赛事落户哈尔滨,挖掘培育哈尔滨自主品牌赛事和地域特色赛事。全力支持体育产业协会会员开展宣传推广、招商推介和交流培训,培育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体育产业市场主体。

搭建“冰雪体育+”产业平台。通过整合体育、教育、文化、旅游、装备制造等各类资源,开展冰雪研学教育实践活动、文化体验活动,持续推广冰雪运动精品旅游路线,全力支持近郊中高等级滑雪场提档升级,持续推动大众越野滑雪体验项目。打造冰雪装备产业园区,引进先进冰雪装备研发制造企业,拓展冰雪装备市场。做好“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冰雪体育标准推广实施,推动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协同发展。

培育体育消费潜力。对亚布力滑雪场、太阳岛公园等现有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完善,打造集户外健身、休闲娱乐、特色旅游为一体的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推动赛事活动进景区、进街区、进商圈,持续推广包括雪地自行车、雪地足球、冰球等在内的上合冰雪体育赛事,继续办好哈尔滨马拉松、“华艺杯”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亚洲速度滑冰马拉松、冬季铁人三项世界杯等重点赛事,构建“一日比赛、多日停留,一人参赛、全家旅游”的消费模式。

编辑:姜学峰 来源:哈尔滨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