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7日—14日,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成功举办。赛场上,运动员们不断突破自我,创造出一个个“最佳”。但在镜头外、人们看不见的地方,却有这样一群人:
在2个赛区4个非竞赛场馆、5个冰上场馆、8条雪上赛道上,连续奋战39天,出色完成火种采集、火炬传递、开闭幕式以及360场比赛的保障任务;
累计监测时长1.9万余小时,排查无线电干扰隐患48起,协助安检拦截1014台未经批准的无线电设备进入场馆;
保障电视转播、文艺演出、计时记分、科技亚冬等6531条指配频率、3.37万台无线电设备安全、正常运行;
协调解决沙特闭幕式“8分钟”演出团队临时频率需求,统筹保障巴基斯坦、吉尔吉斯斯坦政要团组无线电业务用频;
……
他们,就是哈尔滨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用忠诚的坚守和无私的奉献交出了无线电安全保障“零干扰、零失误、零差错”的答卷,奏响了亚冬会“无线”平安乐章。
从哈尔滨到亚洲,这是一场梦想的远征,亦是光明未来的启程。工信部和省有关领导赞扬“工作扎实、细致、不容易”“关键时刻打得赢的专业力量”“树立了龙江形象”;沙特代表团拜访致谢,导演组赠送锦旗和感谢信;亚执委信息技术部致信感谢……正是“电波卫士”的坚守,让世界认识了振兴发展的“新东北”,记住了开放大气的“国际滨”。

周密谋划汇聚合力
运动员取得优异的成绩背后,也有219名“电波卫士”580天的连续奋战的助力。比赛的计时记分是否能做到极致精确,直接关系到金牌花落谁家。“电波卫士”用辛勤与汗水筑成的电磁净空,全方位保障了赛时计时记分系统不受干扰。
除了计时计分系统,教练通过无线电指挥运动员采取什么战术。赛事转播需要通过微波、地球站转播出去,要用到大量的无线电设备,转播媒体主要使用新闻转播车,还有无线麦克风、无线摄像机、移动微波图像设备等。支撑亚冬会顺利举办的还有大量的指挥调度、安全保卫、急救、消防、志愿者等人员,方方面面都要用到大量的无线电设备与系统,需要大量的无线电频率资源。

从领受哈尔滨亚冬会无线电保障任务起,黑龙江省工信厅按照工业和信息化部及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以“保赛事、保转播、保安全”为重点,将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提上了日程。
工信部党组成员谢远生率队实地检查开幕式场馆、亚布力赛区无线电安全保障情况和无线电指挥中心指挥平台运行情况,主持召开会议进行决战动员部署;黑龙江省副省长张起翔3次现场调度部署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工信部无线电管理局副局长徐波担任亚冬会执委会委员,支持联通公司获批国内首次26GHz频段5G毫米波试验频率,并选派12名专家全程全方位指导、赛时现场值守,赋能科技亚冬。省工信厅党组主要领导就保障工作进行了研究、部署及检查,确保赛前筹备工作取得实效。
黑龙江省工信厅会同公安、广电、民航、北部战区等军地14个部门成立亚冬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及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制定《哈尔滨2025年亚洲冬季运动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总体工作方案》,研究细化赛时运行指挥工作方案、应急处置预案等19份专业文件,确定125项具体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确保工作落细落实。

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牵涉面广、内容庞杂,无论哪个环节出现纰漏,都有可能成为影响赛事无线电安全的潜在隐患。为了给亚冬会无线电管理工作提供有力的保障,省工信厅制定发布无线电管理通告、频率申请使用指南、设备检验贴签指南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以省政府名义发布亚冬会无线电管制通告,为保障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支撑。
为扎实推进无线电安全保障各项任务,省工信厅抽调专人负责亚执委信息技术部无线电保障组工作,与公安、特勤、外事、交通、海关等部门就具体专项工作强化机制,多次组织或参加相关会商协同工作会议,建立亚冬会无线电管理工作群,切实形成了省部贯通、厅际协同、有效落实的工作格局。
技术支撑创新引领
无线电频率犹如赛事的神经脉络,是亚冬会直播转播、计时记分、指挥调度等重要应用有效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为帮助频率用户高效地开展频率使用工作,亚冬会官网开通了频率申请门户,增设亚冬会频率许可事项,“一站式”办理频率许可及设备进关批件。

2024年8月30日,在哈尔滨亚冬会官网发布《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无线电频率申请使用指南》,详细说明了亚冬会频率使用申请的提交方式、窗口期、审批流程,以及无线电设备种类、可用频率情况等问题。考虑到国外用户的需求,亚冬会无线电管理协调小组办公室编制发布了频率使用指南中英文版本手册,并提供专业的业务咨询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国外用户申请频率。

截至2月14日,累计为境内外用户发放频率申请账号247个,指配频率6531条,涉及设备33755台。
为确保哈尔滨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和各场馆保障工作万无一失,在硬件方面,按照“节俭利旧”原则,从省内已有固定监测设施中选择性能指标较好设备拆卸并安装架设至场馆,完成哈尔滨场馆及亚布力赛区10个监测站17套监测设备的建设工作。
在软件方面,采用国内领先技术支撑手段,构建出了数字化保障支撑体系,创新建设启用场馆Wi-Fi和蓝牙监测定位、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调度、无人机无线电反制设备管控、卫星互联网监管、民航GNSS干扰排查定位、场馆视频指挥等系统。
新技术、新理念融入哈尔滨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中,实现了亚执委信息技术指挥中心、场馆侧、无线电管理指挥中心信息贯通。场馆侧网络系统可实时查询本场馆频率申请及许可信息,通过无线电管理专网接收重要邮件信息,通过保障指挥系统动态管理更新场馆“十五表单”并及时上传指挥中心,场馆Wi-Fi和蓝牙监测查找在实际使用中方便快捷,充分彰显出了无线电管理领域的“龙江智慧”的同时,也推动重大活动无线电安全保障系统性变革。
聚焦赛事保障安全
目标定了,方案有了,“面上”的问题解决了,“点上”的问题则需要因地制宜地去应对。亚冬会场馆多、分布广,组建一支专业、团结、高效的队伍至关重要。
为全力以赴、精益求精做好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工作,在工信部无管局统筹协调下,省工信厅统筹推进人员和技术“双轮驱动”的保障力量建设。整合国家指导组、外省支援团队以及省内力量,组建了219人保障队伍,分为4个工作组、24个保障团队,配备移动监测车27辆,各类便携式监测设备70套,启动固定监测站23个,确保业务支撑工作与场馆保障单元全覆盖。

为全面提升保障人员技术能力水平,组织开展了3次全维度业务培训、2次应急演练,17场测试赛保障。这支装备精良、分工明确的队伍,犹如赛场电磁空间的守护者,时刻准备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对于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来说,开幕式是保障工作面临的第一场重要战役,也是最关键一战,首战即决战。针对演出厅3000多平方米超大电子屏幕,制定方案精细化分析其杂散信号干扰隐患;对导演团队2.4GHz频段开展清查保护行动,督促开闭幕式场馆拆除信标类设备507个,累计关停违规Wi-Fi、蓝牙及个人热点682个;借助全要素彩排之机开展场馆无线电频率使用安全压力测试,对重点用户实行“贴身服务”,先后排查无线电干扰隐患7起。120余名保障队员以最严的举措加强开闭幕场馆的无线电安全整体防控,确保了用于开幕式活动的仪式演出、电视转播、指挥安防等相关频率632条、近2万套无线电设备工作运行正常有序。
2月3日,哈尔滨亚冬会火炬传递当日,安保部门反映,公路大桥附近专用集群通信异常。无线电安全保障指挥中心快速响应、火速驰援,仅用10分钟便确认了干扰源,通信恢复正常。
2月12日,哈尔滨亚冬会闭幕式第一次全要素彩排开始前1小时,沙特演出团队提出新的频率使用需求,用于其指挥调度系统,恳请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帮助协调解决。但其申请频率与场馆内其他单位使用频率重叠,考虑到距闭幕式不足48小时,且该指挥调度系统为德国进口,无法调整工作频率,为确保沙特8分钟演出顺利进行,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迅速分析研判,组织场馆侧各相关单位召开无线电频率协调会,现场协调相关单位作了临时频率调整,全力保障沙特演出团队频率使用需求。
全面继承北京冬奥会保障经验,自1月7日起无线电安全保障团队全面入驻各场馆以来,组织场馆团队常态化开展场馆无线电设备巡查、已许可频率监测保护、频率标注等重点工作,指导用户办理网上申请,及时查明不明信号,消除无线电干扰隐患。累计监测时长1.9万余小时,利用固定站标注频率3352个,有效排除各类无线电风险隐患48起,确保了360场赛事计时计分、电视转播、指挥调度等正常运转。
同时,细化完善9个场馆(赛区)保障工作手册,并通过绘制场馆重点用户无线电频率设备分布地图、场馆赛时干扰排查动线图及规范“十五表单”等创新做法,千方百计提升场馆保障工作效能。
如何确保重要无线电业务万无一失?安全保障团队把无线电设备检测核验、场馆安检当做第一道关口,设立了12个固定及机动检测贴签服务点,累计检测设备2091台,发放无线电专用标签33752枚;在远近端37个安检口协助拦截未经批准的无线电设备1014台;会同相关部门开展无人机反制的干扰压力测试和评估保障,避免了产生次生干扰。
在哈尔滨亚冬会的开闭幕式场馆,观众入场后在大屏幕上清晰地看到了禁用蓝牙、Wi-Fi热点的通知,这是国内首次重大赛事在开闭幕场馆通过演出厅屏幕提示无线电监管政策,黑龙江省无线电监管实现了“零”的突破。

随着哈尔滨亚冬会圆满落下帷幕,“电波卫士”们也交出了无线电安全保障“零干扰、零差错”的答卷,打赢了亚冬会无线电安全保障攻坚战、决胜战!让全世界见证了中国在保障重大国际赛事无线电安全方面的实力与担当,用坚守和奉献,书写属于自己的荣耀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