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快讯
市场开发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赛事购票




580天,第九届亚冬会这样炼成
日期:2025-11-03


深秋,哈尔滨被染成鎏金,暖阳洒在街路旁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宣传标语上熠熠生辉,亚冬会吉祥物“滨滨”“妮妮”卡通形象依然笑意盈盈欢迎八方来客,不时有行人停下脚步,举起手机定格这份未散的热烈……

冰雪欢歌余音回响,时钟的指针拨至这份“亚冬记忆”。以580天刷新大型国际赛事4至7年的筹办周期,面对这项极限挑战,人们有什么期待?580天,完成188项里程碑任务、1220项各业务领域任务,从筹办到举办、从赛场到街巷,哈尔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交出惊艳答卷,哈尔滨兑现了举办一届“中国特色、亚洲风采、精彩纷呈”体育盛会的庄严承诺。

第九届亚冬会开幕式

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在哈尔滨举办时,只有17个国家和地区参赛。2025年2月,哈尔滨再次点燃亚冬之火,34个国家和地区的1200余名运动员共赴冰雪之约,哈尔滨成为中国首个“双亚冬之城”。

“这是最成功的一届亚冬会”

哈尔滨成功举办第九届亚冬会,创造了筹办时间最短、场馆利旧率最高、参赛规模最大等多项纪录,并奉献了一场极美、极燃、极暖的开幕式,得到国际奥委会、亚奥理事会和各方高度赞誉。

“这是最成功的一届亚冬会。”亚奥理事会第一副主席霍震霆高度评价,“这里的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在我看来,哈尔滨可以成为世界级的冬季旅游和冰雪运动中心。”

改造后的黑龙江省冰上训练中心速滑馆

“哈尔滨亚冬会开创了简约办赛新模式。”哈尔滨第九届亚冬会组委会总顾问、原北京冬奥组委场馆管理部部长、北京天安门地区管委会副主任姚辉认为,哈尔滨亚冬会节俭、高效、绿色的办赛模式有望成为大型赛事举办的新典范,既体现了中国体育事业的成熟与担当,也为全球体育赛事的举办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哈尔滨亚冬会创造了场馆利旧率最高的纪录。赛事所有场馆场地均在原有基础上利用旧址改造焕新升级,成功摸索出切实有效的利旧成效方法,既提升场馆的功能性和观赏性,又充分体现绿色、低碳、环保的理念。“筹办过程中,包括制定场馆运行设计图、拟定赛事运行时刻表、编制场馆运行应急手册、加强属地保障作用等元素的奥运场馆运行模式,在本届亚冬会得以成功实践。”姚辉点赞。

亚冬会赛场上使用绿色环保的浇冰车

组委会580天的极限操作和精心努力,向世界展现了中国办赛的速度、力度与高度。

6000名赛事志愿者和1.6万名城市侧志愿者忙碌在各个角落,医疗服务专业、规范、高效堪比奥运。

3000余名交通服务保障人员奋斗一线,82条交通接驳班线、1090台保障车辆接续转运;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OCA大家庭等接待酒店服务和餐饮广受好评。

哈尔滨市民更以“人人都是东道主”的行动自觉,为亚冬助力、为“尔滨”添彩。

“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

“第九届亚冬会筹办工作非常高效,在短短18个月内,你们将哈尔滨打造成梦幻的冰雪之都,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霍震霆如此评价。

创新提速亚冬节奏。哈尔滨亚冬会执委会将筹办常规做法的4个阶段进行大幅压缩,重新梳理,快马加鞭推进筹办各项工作;开闭幕式场地哈尔滨国际会展体育中心在新技术方法加持下,仅半年时间,这座老馆焕新迎来“第二春”;亚冬会火炬塔建设争分夺秒,不到百天,主火炬塔“雪韵丁香”完美绽放;哈尔滨冰球馆,在制冷、除湿、照明、采暖、网络等功能上实现全面提升;冰壶比赛场馆原是哈尔滨市平房区南城第一小学的冰球馆,经过百余名施工人员180多天的忙碌,场馆建设团队和运行团队便完成交接;亚布力雪上赛区,大型造雪设备随时保障高标准赛道要求,为运动员创造理想的比赛条件,“这里完美的赛道和极佳的空气质量帮助我拿到了奖牌。”参加第九届亚冬会的哈萨克斯坦滑雪运动员瓦迪姆·库拉莱斯赞叹道。

改造中的第九届亚冬会开闭幕式场地

“丝滑。”姚辉这样形容哈尔滨亚冬会竞赛场馆的运行状态。姚辉透露,场馆运行模式在哈尔滨亚冬会成功实践,还得益于一项创新举措:开幕前一个月,哈尔滨在各比赛场馆场地派驻了所属区的区长、副区长,实现最大程度调用物资保障,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亚冬会不仅是一场冰雪运动的盛会,更是一次全方位展现城市综合实力的舞台。哈尔滨将赛事保障与城市发展、群众期盼紧密结合,凝聚起上下万众一心、团结奋斗的强大力量,推动城市品质、城市治理、城市文明全面跃升。

当一项项承诺变成现实,万千市民真切感受到亚冬盛会牵引下身边“抬头可见、驻足可观”的发展变化。“市区‘含绿量’明显增加,城市愈发有韵味。中央大街上的‘洋面孔’越来越多,城市热搜一个接一个,‘国际滨’含金量更足了。”市民张女士直言获得感满满。

“是奇迹,更是担当”

从成功申办到开幕,热情、创新、开放的哈尔滨,倾城行动,昼夜兼程,向世界上演一场“580天的奇迹”。

精心、精准、精细,精益求精。黑龙江省委省政府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省委书记许勤、省长梁惠玲多次调研亚冬会筹办工作,强调要将“简约、安全、精彩”办赛要求贯穿筹办全过程。广大干部群众用顽强不屈的斗志,以实干诠释担当。

“为了不影响冰雪大世界正常开园,分会场排演都安排在每晚10点半以后。第一次彩排点燃火炬时因风太大,四棒被吹灭了两棒,我们连夜开会商讨方案,必须确保火炬点燃万无一失。”开幕式冰雪大世界分会场及火炬点燃仪式执行导演张薇说。

主火炬塔“雪韵丁香”(新华社图片)

参与开闭幕式表演指导工作的哈尔滨体育学院教师卢佳怡拿闭幕式《他日再相逢》节目举例,团队经历十余次版本修改,最后融入东北童趣哈气画、鲜花等互动表演,用中国人的热情乐观传递对各国运动员跨越山海、奔赴盛会的敬意。“学生们现场流着热泪舞动,感悟祖国强大,经历人生成长。”

寝室暖气片上、走廊朝阳窗台上,晾满了棉裤和棉鞋……这是亚冬会期间,亚布力电力团队工作人员的生活场景。在平均海拔800米的深山里,巡线员们沿着亚冬会的一级保电线路深一脚浅一脚艰难前行,走出亚冬会雪上项目稳定的电路输出。

哈尔滨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于海涛是亚冬会开闭幕式交通保障运输路线图的“绘图师”。从亚冬会开幕的5个月前,他便穿梭在各个驻地和赛场,用脚步丈量每一条路线,分时段观察交通流量,精心绘制了“车辆出发点-人员驻地-远端统筹管理区-场馆”的详细路线,精细完成交通流线示意图和停车场示意图。

“这个挑战太大了!”这是亚冬会执委会对外联络部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联络工作专班NOC服务团队负责人于昕彤,接到组织编制纲领性文件《代表团团长指南》工作时的真实感受。她每天7时到岗、深夜下班,修改了一百多版,最终238页英文版《代表团团长指南》顺利发布。

朝气蓬勃的亚冬会志愿者

近10万人报名,哈尔滨亚冬会志愿者从招募之初,就彰显着参与者们极高的热情。最终,一支“构成多元、专业性强、实践经验丰富”的约6000名赛会志愿者队伍组建完成。“上阵父子兵”志愿者杨涵元与父亲,在不同的赛场守护同一份责任;在零下20℃的亚布力雪上赛区,场地志愿者王涵站在雪道外,时刻盯着运动员的成绩,一站就是三四个小时;为了与不同国家和地区运动员更好地沟通,志愿者闫芃森和小伙伴们自创了一本十个语种的常用语手册。

第41届中国·哈尔滨国际冰雪节开幕式

如今,哈尔滨正着力打造世界级冰雪品牌和旅游度假胜地、冰雪经济高地,冰雪文化和冰雪经济正在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和对外开放的新纽带。黑龙江省全面开启“后亚冬时代”新篇章,全力推动赛会效应向各领域延伸,让“炙热”的冰雪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编辑:姜学峰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