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代表团团长大会的顺利闭幕,于昕彤又开启了新一轮连轴转模式,“10月8日将开始预注册会议,我们要与每个国家/地区奥委会一对一地对接,沟通抵离、住宿等每个业务细节。”于昕彤说。
作为2025年第九届亚冬会执委会对外联络部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联络工作专班NOC服务团队负责人,于昕彤深知重担在肩、责任重大,不仅要做好对外联络、沟通、信息汇总等任务,还要夜以继日地研磨设计各环节方案,不断地复盘总结,在毫无经验的情况下构筑办赛思路、协调赛会服务管理体系运作、编制亚冬会纲领性文件等等,经历一场场智力、体力、毅力的考验,堪称亚冬会前线部门中的急行军,高压程度可见一斑。
从0开始的重担
去年10月,在哈尔滨外事部门工作的于昕彤被借调到亚冬会,独自负责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联络工作,同时兼具其他专班重要外事接待工作。
什么叫“隔行如隔山”,于昕彤感受最多。为抢抓窗口期,她每天早上7点到岗,深夜下班,牺牲休息时间高效学习大型赛事资料,从文字材料入手寻迹杭州亚运会,“当时很多体育专有名词都令我费解,我特别着急。”为此,亚冬会执委会请来国家体育总局和北京冬奥会的专家,及体育赛事领域里经验丰富的老师给大家做培训。并与杭州亚运会相关人员取得联系,请他们过来沟通指导。渐渐地,于昕彤摸出了门道,逐一学习落实,不断夯实NOC服务工作业务基础。在这个过程中,团队成员也从1个人到2、3、4……8、9、10……,直至如今的24人。
根据以往经验,于昕彤把参赛国家分成东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等五大片区,从最初一人负责几个片区到如今一个片区至少两个人对接服务,整个历程充满艰辛。“赛事的筹备时间短,史无前例,并伴随着任务重、经验少、人手缺、资金紧等重重困难。而NOC的工作又十分繁杂,极其考验学习力、接受力,高效沟通力和执行力,尤为考验快速解决问题能力。半年多来,整个团队在磨砺中成长。”于昕彤说,中亚和西亚地区的国家与我国有时差,为保障沟通顺差和信息速达,他们保持24小时在线状态,经常深夜与这些国家/地区代表团相关人员沟通。
在本次代表团团长大会上,于昕彤团队的整体表现得到外方参会人员的充分肯定。阿联酋奥委会技术和体育事务主任艾哈迈德·易卜拉欣·阿尔布罗西表示,这次会议让他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热情和良好的组织工作,他相信明年的亚冬会将成功举办。“阿联酋和哈尔滨的距离很远,所以我很关注住宿和抵离的信息,我认为组委会将会提供出色的服务。”他说。
于昕彤在2025年第九届亚洲冬季运动会代表团团长大会上发言
“摸石头过河”到阔步向前
办赛是一项系统性工作,赛会事务性工作一环扣一环,其中还夹杂着众多体育管理服务类知识。组织编制纲领性文件《代表团团长指南》就是一块超级难啃的硬骨头。
回想起接到《代表团团长指南》编写任务后的第一感受,于昕彤直言“这个挑战太大了,太难了”。为何难?因为这份指南不仅对上,还须牵头推动各业务领域制定政策,协调汇总后的内容不仅要逻辑清晰,还必须起到捋顺关系、促进配合等作用,展现哈尔滨亚冬会高效筹办和精细化管理的能力。
最初,于昕彤查找了相关赛事的大量资料,想从中厘清思路,但发现这种闭门造车行不通。一次,在马来西亚参加亚奥理事会区域论坛的经历给了她很多启发。“我们拿出设计好时间节点的工作路线图给亚奥理事会相关负责人看,他们提出了几点意见,我们才知道每个时间节点对应的工作都是环环相扣的。比如二次报名前要出一个技术手册,因为各国家/地区奥委会只有参照技术手册才能确定怎么报名。”
NOC成员为团长和代表提供签到服务
如今,于昕彤牵头编制的238页英文版《代表团团长指南》正式发布,得到了与会代表团的赞誉,被称为亚冬会历史上最全面的赛会手册。“从反复修改到最终定稿,至少改一百多版了。”于昕彤说,一次次攻坚克难的历程让她和团队无惧挑战,越来越坚定地阔步向前。
莅临本次代表团团长大会的沙特代表团团长艾哈迈德·本·杜瓦希对哈尔滨的筹备工作表示充分肯定。杜瓦希表示,中国组织体育赛事方面的能力总是让人惊喜,他很期待能够在明年看到哈尔滨亚冬会的盛况。
为“尔滨”热持续加力
“有事儿找我,我来解决”是这个专班成员在工作中最常说的话。胸中有火,眼里有光,“尔滨”式热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在NOC工作平台,打电话、接电话,沟通,开会……下班后总结全天进度,规划下一天工作是这里的常态,周末还要在家搜集汇总基础性材料和做向上汇报材料,反复复盘。“我们的前期工作主要是构筑搭建,接下来将进入具体执行阶段,更细碎。”于昕彤说。
NOC服务团队
办公桌上,小零食和卡通摆件让整间办公室洋溢着青春甜美气息。午休时大家围坐一起,畅谈各地游玩美食攻略,充满活力和畅想。“尔滨’火爆出圈的宠客模式不仅激发了游客激情,也让世人看到了哈尔滨人的赤诚之心和众志成城的耀眼辉光。“00后小将”门悦作为专班年龄最小成员,总是精神饱满地积极“请缨”,“我希望通过服务亚冬会为‘尔滨’热持续加力。”各国家/地区奥委会联络工作专班胡玥蕾表示,“我们就是要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哈尔滨风采,助力家乡重现辉煌。”
卓晓婧是杭州亚运会的联络官之一。作为专家支援队的一员,经常凌晨三四点还在改稿子、盯会议,时刻指导联络工作,是团队中“战神本神”般存在,可她瘦小的身躯还不足90斤。
来自北京冬奥会的陆远是另一位“大牛”级导师,负责前期搭建筹备和后期赛事管理。虽然在哈尔滨工作半年多了,但还没时间逛逛中央大街、去心心念念的红专街早市打卡,“不急!等赛后,锅包肉、铁锅炖都会安排上。”陆远说。
看着巴黎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取得骄人战绩,于昕彤和小伙伴们总会联想到哈尔滨亚冬会,“到时候全亚洲人都会关注这场盛会,通过屏幕看比赛应该也和我们看巴黎奥运会一样激动,那也将是属于哈尔滨的荣耀时刻。“于昕彤说。
赛场上,冰雪健儿努力拼搏振奋人心;赛场外,服务保障人员一刻不停奋力飞驰……同一个梦想,一样精彩,一样热血,一样为国争光。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