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快讯
市场开发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赛事购票




羽毛球、网球、乒乓球“3合1”!风靡世界的匹克球,咱哈尔滨也有
日期:2024-07-19


近期,一段网球名宿莎拉波娃、格拉芙分别搭档男子选手打匹克球的视频火爆网络。这个场地与羽毛球相同、打法类似于网球、器材与乒乓球近似的“3合1”球类项目,在国外可谓风靡一时。在即将到来的巴黎奥运会上,匹克球将作为表演项目亮相奥运舞台。

在南方部分城市,匹克球与飞盘等新兴项目一样,成为年轻人社交的一种媒介和手段。而在哈尔滨,这个项目也拥有了专业的球场,并尝试以进校园、组建俱乐部等方式,推广这项被视为“朝阳项目”的球类运动。

国外的“匹克球热”吹向国内

工作日的上午,在动力之源射箭网球匹克球学训馆,教授网球课空闲下来的周生旺总会和俱乐部里的教练或工作人员在匹克球的场地挥上几拍。“去年年末在网上看到匹克球运动,我就觉得这个项目以后会很火。正好我当时有自己开球馆的打算,就决定在设置场馆时把匹克球也规划进来。”作为球馆的合伙人之一,谈到引进匹克球的初衷,周生旺到现在也没太想明白自己当时哪来的气魄,把这样一项没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引了进来。

1965年,匹克球(Pickleball)从美国西雅图的本不里奇岛兴起,说它是网球、羽毛球和乒乓球的“混合体”再合适不过。匹克球的名称来自发明人的一条狗,在开始发明试打时,那条名为匹克的狗常常叼着球跑,这项运动便因此得名。

运动强度比乒乓球大,比羽毛球和网球小;适宜打不太动羽毛球和网球的人锻炼,让匹克球在国外成为各年龄段运动人群的宠儿。由于运动强度较小,场地、器材和球比网球便宜,这项运动也被戏称为“老人网球”和“穷人网球”。

2022年左右,随着众多海归派的回国,在美国等国家甚为流行的匹克球被带到国内,在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迅速蔓延开来。凭借较易上手、趣味性强、运动强度适中等特点,匹克球不仅成为一项深受大家喜爱的“网红运动”,也被众多年轻人赋予了与飞盘一样的社交属性。很多城市甚至推出了通过匹克球“都市微度假”的概念——每场两到四个年轻人,通过这个项目的交流与切磋,逐渐构建起了全新的“社交圈”。

这些优势被从事网球培训15年的周生旺看在了眼里:“匹克球的难度远比网球小,说不定可以在哈尔滨火起来。”

从新兴项目到冰城“网红运动”新宠

白手起家发展一个全新的体育项目,摆在周生旺与伙伴面前的,是一个没有经验可以借鉴的难题。于是,深耕网球培训多年的周生旺决定,以年轻人更容易接受的短视频为突破口,先提升哈尔滨人对匹克球的认知度,让人们知道这项有趣的项目在哈尔滨也可以玩到。

从2023年12月球馆开始运营,匹克球就被当成动力之源学训馆的正式项目进行推广。“既然想把它推广好,那就得从场地布置和装备上开始,给球友们提供最专业的体验。”周生旺说,不同于此前哈尔滨其他地方单纯用羽毛球场作为匹克球场地,周生旺和团队将匹克球场设置在了少儿网球训练馆内,两者相同的场地材质可以让球的弹跳更规则,也能降低初学球友体验匹克球项目的难度。

在装备上,周生旺选择了较为中级的球拍。“匹克球之所以被称为‘穷人网球’,就是因为它的装备更便宜。”据周生旺介绍,相比于动辄几十元一个的网球,匹克球的售价一般在5-6元,且以硬塑料为材质的薄壳中空球很难被打坏,球的成本远低于网球。在球拍方面,最入门级的匹克球拍售价为100元一对,最高级的拍子售价也只有千元左右,材质分为玻璃纤维、EVA、PE、蜂窝纸、混合材料和碳纤维板等,且球拍不像羽毛球、网球需要穿线,也不用像乒乓球拍一样贴胶皮,大大节省了球友的开支。

匹克球这些得天独厚的优势,让周生旺看到了在哈尔滨推广这个项目的可能性。虽然预约匹克球场地的订单算不上火爆,但相比于之前的冷清,现在这个项目的热度多少有了一些增加。“现在来预定匹克球场地的人,大多是有在海外留学或在南方工作经历的年轻人,还有一部分是从网上看到匹克球,想要尝试新鲜事物的运动爱好者。”周生旺说。

全新项目的兴起,让不少人开始主动去了解匹克球。42岁的杜先生就是其中之一。“之前在网上看到过这个项目,偶然来动力之源学训馆玩射箭的时候,发现这里就有匹克球,我就跟同事和朋友来体验了一次。”杜先生说,自己有打网球的基础,所以对匹克球上手非常快。“只要你有乒乓球、羽毛球或者网球任意一项运动的基础或经验,打匹克球上手肯定都不难。”不知不觉中,杜先生已经带十几个朋友体验了匹克球,悄然成为这项运动的民间推广者。

登上奥运让匹克球迎来新机遇

虽然匹克球在推广上已经有了不错的成绩,但搞体育超过20年的周生旺深知,要想真正推广一个项目,单凭自己一个人或是一家球馆的努力远远不够,走上社会化推广的道路才是王道。于是,他开始利用之前在网球圈内积累的资源和人脉,开始向公众推广匹克球,希望通过项目普及度和认知度的提高让更多人走上球场,体验这个项目的快乐。

好在,一系列的转机出现,让周生旺看到了曙光。

巴黎奥运会开赛在即,匹克球将首次作为表演项目亮相奥运舞台。“或许一届奥运会的设项不足以提升匹克球的关注度,但在奥运大家庭中亮相至少能让更多人知道这个项目,这对于项目的推广一定会有积极的作用。”周生旺说在网球界,莎拉波娃、格拉芙、索克等名将都开始推广或从事匹克球运动,让这个项目连续三年成为美国增长最快的运动,而这个项目的明星效应也开始在国内凸显。

周生旺的梦想似乎已不再遥远。据了解,从今年9月起,已经有部分哈尔滨高校将匹克球列入体育课课程。“高校学子的带动一定会让这个项目在年轻群体中迅速走红,成为他们的‘新宠’。”周生旺说,匹克球让他想起了近几年在民间发展迅猛的气排球。“匹克球与网球,就像气排球与排球一样,都是同源的体育项目。如果匹克球在高校校园内能像气排球在企事业单位那样火爆的话,那这个项目未来的前景不可估量,不仅会让更多人参与到全民健身的行列中,更会带动体育制造业和装备业的发展,对于体育产业的促进也会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谈到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周生旺说,或许“匹克球热”需要从南至北吹一段时间,才能将热度吹到哈尔滨,但作为哈尔滨人,他深知家乡是个敢于尝试创新、走在时尚前沿的城市,也相信这个运动在哈尔滨会拥有美好的未来。“下一步主要还是希望以组建比较专业的匹克球俱乐部为切入口,让更多人喜欢并从事这个项目。如果这一步能达到预期效果,那接下来有关这个项目的进一步开发一定大有可为。”周生旺说。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堃雷 文/摄/视频拍摄制作

编辑:衣鸿飞 来源:冰城 +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