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开发
亚冬文化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我是亚冬人】徐平:1996年租摄影设备去拍比赛现场
日期: 2024/03/12 来源: 冰城 + 客户端


黑龙江冰雪资源得天独厚,冰雪风光美不胜收,冰雪艺术独具匠心,冰雪体育实力强劲,冰雪经济产业兴旺。站上第九届亚冬会的“新起点”,哈尔滨市上下与时间赛跑,奋力冲向将于2025年2月在哈尔滨举办的亚冬会。作为1996年第三届亚冬会的亲历者,哈尔滨日报记者徐平在与家人和朋友分享家乡哈尔滨两次成功申办亚冬会时,总会露出骄傲、自豪的神情,参与亚冬会的往事更是一幕幕涌上心头。



1996年,徐平是哈尔滨日报的一名摄影记者,全程参与了火炬传递和开幕式现场的报道工作。据徐平回忆,当时亚冬圣火的火炬传递活动一直持续了6天,先后传至南岗区、平房区、道里区、道外区等,累计行程30余公里,共5万余人冒着严寒在冰场和陆地进行传递。亚冬圣火每传递到一处,都会点燃市民参与亚冬会、做好东道主的热情,很多市民冒着风雪形成的“人墙”也让亚冬精神一直在延续。“当时老百姓都非常关注亚冬会的消息,很多人为了看火炬传递,特意提前两个小时出门占据‘有利地形’,市民和群众的参与度非常高。”徐平说。随着火炬的持续传递,王金玉、罗致焕、王秀丽三位冰坛名将高擎熊熊的亚冬圣火,在第三届亚冬会开幕式现场点燃了属于哈尔滨的亚冬时刻,徐平也用手中的相机记录下了很多珍贵影像资料。



当亚冬会比赛正式开始后,徐平更是天天泡在冰场,大道、短道、花滑……冰上项目的现场总能看到徐平的身影。“那时候拍摄真挺辛苦的,虽然是室内冰场比赛,但依旧很冷,场馆里待上一天手脚都冻麻了。”为此,徐平不仅要穿两层羽绒服,还得穿着皮棉裤和大厚棉鞋。在1996年,并不是所有媒体都有专业相机设备的,所以大会在赛前提供了相机租赁。“当时我们租的都是佳能和尼康的设备,但数量很有限经常抢不上,很多场比赛我都是带着最老式的胶片相机和卡片数码相机去拍摄的。说实话,当时的拍摄效果我并不满意。”这是徐平第一次参加竞技类大型体育赛事的拍摄,在比赛现场他也跟新华社等很多专业拍摄赛事的记者切磋、学习,并在赛后不断地摸索和总结。



对于2025年哈尔滨即将迎来的第九届亚冬会,徐平是满满的期待。“我为我的家乡哈尔滨能再次举办亚冬会感到骄傲,我也期待能再次参与到亚冬会中,在比赛现场为运动健儿们呐喊、助威!”徐平说。



哈尔滨日报记者 于秋莹



编辑: 孙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