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八十年代,一家关停的食品厂重启,没想到成就了一家“初代网红”红肠品牌。四十年坚持传统工艺,企业如今产量已经翻数百倍,产品话题热度依旧不减———商委红肠:冰城地标美食的“晋级”之路。
提到商委红肠,很多人脑海中会浮现出一个画面:在红旗大街店面外的排队长龙。这个场景,在哈尔滨已经持续了近40年。
作为哈尔滨的老字号,商委红肠多年来在全国只有一个店,没有分店、没有代购。有人说,这是商委红肠的饥饿营销。对此,哈尔滨商委肉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商委红肠的创始人于桂芳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企业现有的生产和管理能力下,这是保障产品品质和声誉的一种方式。
哈尔滨红肠品牌众多,商委红肠知名度不一定最高,但话题度一直居高不下。数十年时光里,“商委红肠”怀着对口碑小心翼翼地呵护,一边固执坚持传统工艺,另一面也在不断创新中努力迎合市场需求。
自主研发红肠配方,产品进入奋斗副食店一炮打响
商委红肠的前身是始建于1956年的三棵食品加工厂,后来更名为太平区商业局肉制品加工厂。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工厂经营难以为继,被迫停产。两年后,当时的商业局决定重启工厂,身在局机关的于桂芳被任命为厂长,“刚恢复生产时,市场需要啥,厂里就生产啥,生豆芽、炸丸子,还少量加工肉灌制品……”厂子做出的食品干净、品相好、味道正宗,产品一出来很快就被抢购一空。
慢慢地,企业开始盈利了。但没有主打产品,主业又不突出,利润始终非常有限,怎么办?身边存在的两种现象,让于桂芳找到了突破口。一方面,那时逢年过节,肉制品包括红肠在内都要凭票供应,但分配给太平区各大商场的红肠往往数量不足,老百姓手里有票也买不到红肠。另一方面,一些非正规食品单位生产的劣质红肠,连包装箱也是随意堆在地上,很不卫生。“红肠我们也能生产,为什么不做?”于桂芳翻出了家传的红肠配方。
她和几名懂技术的职工一起,确定研发适合哈尔滨人口味、有品质的新型红肠,作为企业主打产品。于桂芳特意将产品名字定为“洁香”。
学过中医、了解中药的于桂芳,很快组织了厂里的红肠研发团队。他们对家传配方中每一味药材的配比结构进行了反复研究、实验,同时对生产工艺流程进行了科学调整,还摸索了不同部位猪肉在不同温度下的最佳腌制时间……无数次试验和改进后,最终生产出了满意的红肠成品。
1987年开始,他们的产品进入奋斗副食品商店,以细腻的口感、纯正的香味很快受到了消费者的欢迎。一炮打响,红肠销量攀升,柜台一直开到1992年。
走群众路线,“商委红肠”的名字是这么来的
太平区商业局肉制品加工厂位于太平商业局的院内,老百姓最初称厂里生产的红肠为“商业局红肠”。后来政府机构改革,商业局更名为商业委员会,简称商委,“商业局红肠”又很自然地被大家改称为“商委红肠”。
市场需求也不断增大,企业加快了新品种的研发速度。松仁小肚、蛋卷、风味粉肠等新品陆续推出,同样受到了消费者极大的欢迎。红肠生产车间不断扩大,产量在提升,产品仍然供不应求。随着本地人将红肠等产品带到外地,商委红肠也慢慢享誉全国,很多外地人“指名道姓”就要买商委红肠。
“商委红肠”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1998年6月,商委红肠被评为全国食品行业名牌产品;1999年,在国家政策的指导下,企业成功转制为民营企业——哈尔滨商委肉制品有限公司;2000年,“商委红肠”商标注册成功。2014年,商委肉制品公司将的生产车间迁入了哈市食品工业园区,并购入了一批德国生产设备和多台国内一流的辅助设备,保障产能和产品品质。
2023年4月,在中国肉类协会联合世界肉类协会共同主办的肉类产业发展大会上,商委红肠掌舵人于桂芳荣获了“2022中国肉类行业终身成就奖”。
前店后厂,不开分店,坚持产销“零距离”
近日,有消费者发现道里一条商业街上出现“商委红肠”售货亭,网上还有人在代购。于桂芳回应,“外面的摊位不是我们厂的销售点,商委红肠官方也没有线上销售。”
商委红肠卖得这么好,为什么不多开几家分店?于桂芳说,商委红肠的生产经营模式坚持近多年,这种产销零距离的对接,是为了防止不法人员掺杂使假,确保产品质量的纯洁性和品牌的唯一性。
她介绍,商委红肠的调料配制秘方有独有知识产权,生产工艺紧密衔接,每一道工序用料、用时都有严格的标准,选料、腌制、制馅、灌装、蒸煮、熏烤等均严格按照工艺流程操作。目前技术人员、设备、原料供应、厂地面积、管理监督人员等配置,使企业产能只能达到目前的量,如果盲目扩大产量,势必会造成产品质量的下滑。
在现有稳定的产品结构下,商委红肠陆续开发新产品,并因地制宜推进传统工艺与现代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生产相结合的产品,展开带有地方特色口味的肉制食品、熏灌制品等多个项目的研发工作。
几十年间,商委红肠一次次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量。目前商委红肠的日产量已是1985年的几百倍。但经常,门店外依旧排着长长的购肠队伍,节假日期间更是供不应求。
“一些公司想投资,推动我们扩大经营规模。”于桂芳和公司的管理层认为,资本介入将使很多东西脱离控制。万一产品品质和独特口味出问题,几十年时间创立的品牌可能毁于一旦……在论证后,公司婉拒了各类资本的介入。
面对排队购买红肠的人群,商委红肠门店选择尽早开门营业,同时每人限额购买……尽量让排队的消费者都能买到。
哈尔滨日报记者 董艳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