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快讯
市场开发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赛事购票




冠军城中有座冠军馆
日期:2024-05-10


素有奥运冠军城之称的七台河,森林覆盖率48.6%,出门百米可见绿,千米可进公园。在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旁,一座外形呈火炬状的高塔傲然伫立。这就是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

远眺冠军馆。

短道速滑冠军馆原名是“城市观光塔”,建于2011年11月,耸立在冠军公园和仙洞山公园之间,毗邻桃山湖、桃山湖国家湿地公园和湖滨广场。当年,由七台河市大型民营企业亿达信煤焦化能源有限公司出资1200万元捐建,成为这座城市地标性建筑。观光塔功能主要是观光城市的美景和湖光山色。观光塔内展区里展示着煤雕、黑陶、酒具、琉璃和其他代表七台河本土文化的物件,还有更多介绍煤炭特色的展品。

塔楼共八层,塔高83米,象征七台河1983年成为地级市;塔身上部四面设钟,寓意一年四季顺时顺水顺风,寓意一座手握秒表的城市前进的脚步;塔基12米见方,寓示矿区一年12个月月月平安,财源广进,这也是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美好生活的祝愿。

2017年,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决定在观光塔基础上改建短道速滑冠军馆,对塔内部进行整体改造升级,打造一座具有教育性、参观性和科普性的中国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当时,多家企业纷纷捐资,亿达信公司又为短道速滑冠军馆亮化和布展投入500多万元,至此,改造升级后的短道速滑馆成了宣传“中国冬奥冠军之乡”的主阵地,成为弘扬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教育基地,与此同时,也成为一个靓丽的文化旅游品牌。

2019年2月16日10时16分,隆隆的礼炮声中,一座展示中国冬奥会冠军成长历程和拼搏精神的短道速滑冠军馆举行开馆仪式,该馆成为弘扬冬奥冠军精神和传承冠军文化的阵地和地标。

短道速滑冠军馆已经成了七台河市一个地标性建筑,前来打卡的人络绎不绝。在短道速滑冠军馆可以看到冬奥奖牌实物,短道速滑冠军馆设有八层展厅,主要包括冠军城市奠基人——孟庆余和历代教练、中国冬奥冠军第一人——杨扬、短道速滑“濛时代”开创者——王濛、折翼天使的“教练妈妈”——张杰、团队精神楷模——范可新、孙琳琳。短道速滑冠军馆里可谓是群星璀璨、冠军辈出。展馆通过实物、雕塑、图片、资料、音像等,展示七台河40多年滑冰事业的历史,展示冠军是怎样“炼”成的。

在冠军馆第一层分别布置着四个板块,“金牌榜”“荣誉墙”“冠军路”“冰之梦”,满墙的冰鞋、轮滑鞋和数不清的荣誉,蕴藏着在短道速滑路上追梦的孩子们的汗水、泪水。

“冠军路”上的每一双冰鞋和轮滑鞋,不知多少次磨破了孩子们稚嫩的双脚,但这并不能阻止他们对短道速滑的向往和坚持。

在七台河短道速滑奠基人孟庆余铜像前,人们肃然起敬,这位平凡而伟大的教练,目光炯炯,手握秒表,心中有爱,把自己的一生都毫无保留地交给了短道速滑事业。

1972年起步,从1991年张杰夺得第一枚世界金牌到现在,这座小小的煤城曾先后走出四位冬奥会冠军、三位特奥会冠军、13位世界冠军和一大批优秀短道速滑运动员。获得冬奥会金牌7枚,占到全国的半壁江山,世界级金牌182枚,16次打破世界纪录,国家级金牌568枚。2022年被中国奥委会授予“奥运冠军之城”奖杯。

冠军馆第二层专门介绍“冠军城市”的奠基人孟庆余生平和事迹。孟庆余一生专注短道速滑这一件事,做到了极致,干到了顶峰。他在殉职时脖子上还挂着秒表,车上有冰鞋、油石、衣服和行李物品。馆内陈列着孟庆余生前用过的物品,还复原仿建了他当年工作的办公室,这一切都展示着这位教练传奇的一生和风采,让人肃然起敬。然后是介绍杨扬、王濛、张杰、孙琳琳、范可新等人的短道速滑故事。

一张张图片,把人们带进了那个艰苦卓绝的短道速滑室外训练时代。孟庆余因公殉职后,马庆忠、董延海、张杰、赵小兵、王晓凤、张长红、姜海、韩梅、张利增等人接过秒表,接力奋进前行,使七台河的短道速滑事业得以薪火相传,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冠军馆第三层专门介绍冬奥冠军第一人杨扬事迹。2002年美国盐湖城,杨扬实现了中国冬奥会金牌零的突破,成为中国冬奥冠军第一人。在她整个运动生涯中,共获得59个世界冠军,是迄今为止获得世界冠军最多的中国运动员。这一层展示了杨扬这个普通矿工后代成长为冬奥冠军的精彩人生,她认为“作为一个运动员,就应该不怕苦,不怕累”,这种精神,正是七台河人民骨子里流淌的精神。

短道速滑冠军馆内展示的王濛获得的金牌。

冠军馆第四层专门介绍中国短道速滑史上第一个“三冠王”王濛,她被称为短道速滑女子500米世界第一人,个人获得3枚冬奥金牌,12次打破世界纪录,开创了短道速滑史上的“濛时代”。满载荣誉的王濛依然谦虚,她说,“没有队友的配合,就没有我现在的成绩”“不能说进入到了我的时代,只能说我很幸运,碰到了一个好的教练、好的团队”。这就是王濛,四层的每一张图片都在诉说着她的初心。

范可新(左)、王濛(右)回乡指导小运动员。

冠军馆第五层专门介绍中国第一个世界冠军张杰。她放弃国外生活,义务组建的特奥速滑队,让有唐氏综合征、自闭症等缺陷的孩子们通过滑冰运动打开了认识世界的一扇窗。2017年特奥会上,张杰培养特奥会冠军三名,获得特奥会金牌7枚。七台河特奥短道速滑队、七台河职业学院短道速滑训练中心、七台河职业学院冰上运动学院,张杰是主帅。

步至冠军馆第六层,抬头可见几个大字“团队精神的楷模”,展示冠军辈出的城市基因。孙琳琳、范可新的成长经历,有着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他们为“冰之梦”奋斗不息。如今,这种“敢为人先、勇争一流”的冠军精神,已深入七台河的血脉,成为七台河的城市文化符号。

让文物说话,让历史说话,让故事说话,让艺术元素说话,短道速滑冠军馆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为七台河奉上了一场特殊文化的视觉盛宴。

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馆开馆前夕,冬奥冠军王濛把自己在冬奥会、世界杯、世锦赛中获得的75枚金牌、1枚银牌、1枚铜牌放在馆内展览,让参观者了解每一枚奖牌背后的传奇故事。

她还拿出了2006年都灵奥运会的3块奖牌说:“这个有故事,我第一次参加奥运会,得了1金1银1铜,当年才20岁,是一件很荣幸的事情!”市长表示:“这个好,金、银、铜全了。”并称赞她有情怀爱家乡,肯吃苦善钻研。

短道速滑特色学校总教练董延海说:“冠军馆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场所,真实记录了七台河48年来滑冰事业的历史和奋斗历程。”冠军馆是当年教练员、运动员克服艰难险阻创造冰上奇迹的缩影,运动员训练的照片、用过的冰刀等训练器材在冠军馆得到集中展示,是对外宣传七台河短道速滑冠军文化的平台。

只有来到这里才明白七台河为何能走出这么多冬奥冠军。

冠军馆中“冠军路”板块由冠军穿过的冰鞋排成了冰鞋墙。图片由七台河市体育局提供

站在冠军馆观光台上,举目远眺,三面青山绿水环绕,巍峨山峦,烟波浩渺,水天一色,气象万千,空旷的苍穹下,雄鹰在蓝天下翱翔。

冠军馆是一座丰碑,记载着七台河市委市政府对体育事业的筹谋与规划,记载着一代又一代教练员敢为人先、勇于奉献的精神,记载着运动员的汗水与荣耀。七台河是名副其实的奥运冠军之城,是享誉世界的冬奥冠军之乡、世界冠军摇篮。(齐志)

编辑:卢丙武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