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快讯
市场开发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赛事购票




哈尔滨机场:伸展开放的翅膀
日期:2024-09-14


上世纪50年代,一条跑道拉近了哈尔滨与世界的距离,方便了龙江百姓出行。几十年来,哈尔滨机场的空中航线越织越密,构建起一张覆盖全球的航空网络,成为黑龙江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持续满足民众对美好航空旅行体验的期待,积极推动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时间回到1950年,马家沟机场作为军民合用机场,条件简朴,仅有一栋250平米的二手两层楼充当办公区,候机室设在楼内,面积仅50平米。在此局促环境下,民航工作者们仍开创先河:1950年7月1日,开启北京-哈尔滨-赤塔首条国际线;1955年1月1日,建立哈尔滨-北京首条国内航线;1958年10月1日,促成哈尔滨-齐齐哈尔省内航线首航。1968年,新综合楼落成,候机室扩至200平米。然而,当时航空业务起步缓慢,记录显示,1951-1954年间哈尔滨机场客流量仅1045人,至1968年也只增长到2430人。

1950年8月1日启用的马家沟机场第一代航站楼

1968年启用的马家沟机场第二代航站楼

因航班量增长,马家沟机场不再能满足需要。1974年,投资9238.1万元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动工兴建,于1979年12月建成通航。

1979年启用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航站楼

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机场占地面积6829亩,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航站楼面积7938平方米,能起降当时世界最大型民航客机,可与当时的北京首都机场媲美。

1997年8月,投资12.03亿元建设的哈尔滨阎家岗机场T1航站楼竣工投入试运行。航站楼面积6.7万平方米,可昼夜起降大型客机。

1998年7月,哈尔滨阎家岗机场正式更名为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

2018年4月30日,13.5万平方米的T2航站楼建成投用,黑龙江民航发展再次实现历史性跨越。从马家沟机场到太平国际机场,黑龙江机场旧貌换新颜。

2018年4月30日哈尔滨机场投入使用的新航站楼

自2018年起至今,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迈入了一个发展与蜕变的崭新阶段,持续不断地推进机场扩建与改造项目,强化服务效能并优化旅客体验。作为中国东北地区的重要航空枢纽,该机场见证了近年来旅客流量的显著攀升。在此期间,机场积极拥抱创新技术,极大地促进了旅客通行的高效与便捷。同时,航线网络的不断丰富与加密,进一步提升了机场的连通性和服务能力。

2023年,哈尔滨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2080.5万人次,创历史新高,继续保持东北第一。

2024年,“尔滨”火爆出圈,哈尔滨机场航班、客流高峰迭起、屡创新高,先后13次打破历史纪录。2月7日,哈尔滨机场保障航班起降528架次,运送旅客87482人次,均创通航以来历史新高。

2024年7月12日早8时,随着哈尔滨——新潟CZ615航班顺利出港,原哈尔滨机场T0航站楼运行的所有国际客运航班全部转场至T1航站楼运行,焕然一新的值机、候机区为广大旅客提供更舒适的出行体验。改扩建后的T1航站楼与T2航站楼融为一体,国际-国内、国内-国际旅客转机可在同一航站楼内完成,解决了旅客来回奔波的烦恼,形成T1、T2“双航站楼”华丽并肩、高效协同的服务保障新格局。

截至目前,哈尔滨机场运营航线243条、通航点117个,较2023年新增4个航点。山高愈前行,梦好起宏图。几十载沧桑巨变,哈尔滨机场人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迎难而上、砥砺前行。展望未来,哈尔滨机场将以崭新的姿态,展翅奋飞,昂首前行。

(图片由省机场集团提供)



编辑:衣鸿飞 来源:龙头新闻·黑龙江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