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南方“小金豆”勇闯哈尔滨,一路北上感受冰雪世界的美丽。冰雪大世界成为宝藏打卡地,那么,你可曾想过这么大规模的冰从哪里来?网传“存冰”一年不化又是如何做到的呢?哈工大物理学院任延宇教授为我们揭开谜底。
冰雪大世界的冰都是取自松花江的自然冰。松花江产的冰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松花江水质清澈,冰块晶莹剔透;江水含沙量低、杂质少;松花江冬季水流缓慢,这样形成的冰块密度均匀、气泡少。因此,采冰需要在松花江水流更为缓慢、水质更为清澈、冰层透明度更高的江段进行,这样采的冰块“颜值”很高!
为了使游客早日欣赏到冰雪大世界的美景,每年11月份,近万名冰雕师傅便投入这一浩大工程。只是这时,松花江结冰厚度尚未达到建造要求,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智慧的古人早已在古籍中给出了答案。“凿冰冲冲,纳于凌阴”,早在3000年前的西周时期,人们便已掌握了完善的存冰技术,来自冬天的冰,在当时就可以给夏天送去清爽。
好奇的朋友们可能要问了,这些存冰如何“熬”过炎炎夏日?背后有什么“魔法”呢?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克劳修斯表述,热量可以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递到低温物体,但不可能自发地从低温物体传递到高温物体。不难想到,为防止冰块融化,自然需要减少热量的输入,延缓热量的传输过程。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的保温瓶、水壶等正是应用了这一原理。面对数十万立方米的冰块,节约存冰成本也成为需要考虑的问题。冰雪大世界的存冰利用了传统储冰方式与现代多层保温技术相结合的方式储存。
隔热层利用了稻草、珍珠岩、塑料等保温材料,为垒好的冰垛打造了一个经济适用型的“保温杯”。因此,即使经过夏天的高温,到冬天再来临时,也可以保证70%以上的存冰符合使用标准。
目前,浩浩荡荡的采冰车队正忙碌于松花江畔,积极“备赛”2025年冰雪大世界,打造世界一流的冰雪盛宴。
张又元 吴瑶 哈尔滨日报记者 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