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场快讯
市场开发
亚冬百科
魅力哈尔滨
点击阅龙江
赛事购票




你见过凌晨3点的冰雪大世界吗?“老梁”见过!
日期:2024-03-23


从一滴水到百丈冰,哈尔滨万千建设者不舍昼夜的劳作,才有了冰情雪韵的“尔滨”——天亮前的冰雪大世界,是“老梁”们的“主场”。

↑后半夜,万籁俱寂,梁会臣正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护景浇冰

军大衣上挂着霜花、笑容从细小的皱纹里散发出来。每晚9时30分以后,游客陆续散尽,在冰景的霓虹光影渐渐暗去的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内,农民工老梁“出场”了。

后半夜空无一人的冰雪大世界里,老梁不眠不休地浇冰护景,是冰雪大世界闪闪发光的“黄金配角”。

↑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农民工梁会臣在第25届冰雪大世界开园之际,亲眼见证自己和工友们顶严寒奋战一个多月建成的美景。

从一滴水到百丈冰,哈尔滨万千建设者不舍昼夜的劳作,才有了冰情雪韵的“尔滨”,才有了精美绝伦世界之最的冰雪大世界。农民工老梁正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员。

建设:农闲打工,连续10年亲手砌起无数冰景

在三季种地与一季打工之间转换角色,这事老梁整整干了10年。

农民工老梁叫梁会臣,56岁,哈尔滨市阿城区平山镇北川村农民。主业是种百亩水稻和旱田、副业是农闲打工给冰雪大世界砌冰、浇冰。

老梁整整10年的“冰雪大世界打工生涯”共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建设冰雪大世界。

去年11月23日,农闲中的老梁,又接到了他签约的建筑公司一年一度的通知。老梁穿上他“珍藏”三季的标配军大衣,与媳妇及几十名工友一起奔赴冰雪大世界。

老梁是力工,不会雕冰,但他的工作却与雕冰紧密相连——冰块运来后,要有人堆砌起来,雕刻过程中要有人戗碎冰清理碎冰,这些都是老梁他们这支施工队的活儿。从11月23日到冰雪大世界开园前,这个时间段,老梁是白班:每天早6时到晚6时,中午休息一小时。10年来,老梁亲手堆砌起来的冰景他也数不清了。

从零下十几摄氏度干到零下二十几摄氏度时,随着天越来越冷,老梁知道,施工快结束了,冰雪大世界要开园了。

“干活时我不能休息,你别不信,那是真的,这么冷的天儿,你要是一闲下来,冷呀!”老梁朴实的话语中透着一股子东北汉子对寒冷气候的自知和通透。

老梁搞施工,妻子给施工队的工人们做饭。那个阶段夫妻二人打工还能天天在一起,他们不觉得冷,觉得日子特别有奔头。

开园:在建完的冰景里体验收工后的快乐

打工人的成就感,都藏在收工后的产品里。

去年12月18日,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盛大开园。当晚8时,圆满完成建设任务的老梁特意到园内转了一圈。看着自己用辛勤双手堆砌过的美景正如梦如幻地绽放,老梁开心地笑了。

他灿烂的笑容,吸引了游客的目光。开园日,一位脚有伤行动不便的游客在冰雪大世界内分不清东西南北不知所措之际,看到老梁“蹦蹦跳跳”地从一个冰景后面走了出来。这个东北汉子穿着军大衣,红彤彤布满皱纹的脸上挂着温暖的笑容。

“他一个人就那么自嗨地走着,寒冷中我被这位‘大衣哥’治愈了。和他聊天,他有问必答,看我脚有伤走路不利索,他就扶着我,把我送到了冰雪秀场。我荣幸地成为冰雪秀场第一场演出的前十观众。”这位游客动情地说。

“哈尔滨的农民工建设者和这座城市一样,火热的心与城市一起跳动,毫无违合地融入浪漫尔滨、热情尔滨的城市风尚之中”。此后,这位游客偶尔与老梁联络,关心他的冷暖,听老梁讲述冰雪大世界的故事。

护景:从白天的建设者变身后半夜的守护者

冰雪大世界开园之后,已经完成冰景建设的老梁并没有回家,他的故事在冰雪大世界继续上演。

农民工老梁“冰雪大世界打工生涯”第二阶段是为冰雪大世界浇冰护景。

作为“护景员”的老梁,工作时间从原来的一白天,转变为一晚上。每晚9时30分开工直到第二天7时30分收工。

老梁的活儿是护景浇冰,类似于浇冰场。但技术水准要远远高于浇冰场。浇冰的场所包括“舞动声波”等大型冰建筑下面的彩色灯带上、雪圈飘移区、赛车场、卡丁车场、双人(单人)自行车场地、冰尜场地等20余处。面积最大的2000平方米,最小的也有300平方米。

说到给灯带浇冰,老梁的技术绝对是“天花板”。“电工绑完灯带之后,如果不及时浇上冰,有露点的话,游客来玩就会把灯带踩碎。灯带我浇的,那和别人浇的指定不一样”,有经验的老梁,是灯带覆冰这一工种的“技术领队”。

浇冰:军大衣变成“冰糖葫芦”,游客满意才是标准

没有了白日里数万游客的喧嚣,后半夜的冰雪大世界万籁俱寂。

偶尔能听到的,就是水车碾压积雪的声音和老梁他们浇冰的哗哗声。如果能看到老梁浇冰,不会再有人去怀疑“这个活儿贼累”。

老梁这一组共四位农民工,他们要跟在园林水罐车后面,其中两人负责加水,另两人负责浇冰。

老梁是“掐水枪头子的”。这可是个纯纯的体力活儿。浇冰的水管,是需要打上压的,打压后的管子都能推着人跑,站不住的话会把人拖倒。每晚收工后,老梁的两只胳膊都是酸的。

水花四溅后,老梁的军大衣发生了“质变”。用他的话说:变成了“冰糖葫芦”——军大衣外面溅上的水在零下二三十摄氏度的空气中旋即冻成了冰。而军大衣里面,包裹的是老梁出的一身汗。每天收工后,要把军大衣挂床头晒干。

老梁的鞋每晚要穿两双。一双湿了之后回到宿舍放到电热板上烘烤,换上另一双后马上返回现场。

一晚上,不停地干。每天上午11点冰雪大世界就开门迎客。如果天亮之后浇不完,灯带上有雪就反射不出五彩的光芒、冰上游乐场所地面上如果有雪,就开展不了活动。

为了带给游客最好的冰雪体验,老梁他们有时会一直干到八九点钟。“游客满意才是我们的标准。”老梁说。

老梁的睡眠轻。收工后回到宿舍,他要躺在床上半天才能入睡。白天睡觉外面总会有车声、人声或工友进出走动的声音,他都会惊醒。“有一天,我整个浪儿就睡了一个小时”。

选择:继续留在冰雪大世界,与妻子分居两地

在冰雪大世界建成开园后,老梁和妻子就“两地分居”了。如果算上也在南方打工的儿子,他们一家三口,是“天各三方”。

冰雪大世界园内有食堂专门给“护景员”做盒饭,老梁的妻子不用在这里做饭了。她去了深圳,给那里的建筑工地架子工做饭。

本来,老梁可以和妻子一起南下。他本身就是建筑工,如果和妻子在一个工地,薪酬也会很高,这是他们最好的选择。

“马上要过春节了,这个季节打工,谁不想一家团团圆圆地在一个城市呢”,说到这里,老梁的声音里稍有遗憾。但转瞬,他的语气就高昂起来。“这10年来,我一直在这家给冰雪大世界施工的建筑公司干活儿。老板找到我,说招不上来人,希望我能继续留下来护景。我二话没说就答应了”。

老梁说,本来就是后半夜的活儿,还要“挨大冻”,年轻人不爱干。没成家的,都愿意做有点技术含量有发展的,成家的更不愿意后半夜出来干活了。

老梁他们这一组,另三位农民工都是老梁帮老板找来的,都是他的老乡。他们都是50多岁。年纪不小,但干活的认真劲和他们的年龄一样,不小。虽然年纪稍大些,但身体好、有责任感,年纪大反而特别珍惜这份工作。“都做得特别好”。

如愿:又冷又累心里高兴,看家乡爆火有奔头

又冷又累,心里高兴。农民工老梁是有奔头的。

就说薪酬,今年比前两年翻了一番。虽说薪酬还比不上南方某些更发达城市,但农民工老梁看着家乡哈尔滨的冰雪旅游一点点火起来,心里别提多高兴了。

老梁是一眼一眼看着冰雪大世界爆火起来的亲历者。“前两年,哪有今年人多,我就喜欢看冰雪大世界进人的场面,人越多,我就越高兴,有人才能带来财富,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老梁说,他亲手建设、维护自己家乡的冰雪景观,“老了也能给子孙们讲讲我的故事”。

还有一件事,老梁特别满意。那就是冰雪大世界的伙食。对农民工们和冰雪大世界员工一视同仁,吃的都是员工餐。三餐都给准备好盒饭,还基本不重样。酥鲫鱼、鸡腿、排骨、大虾,几乎天天都有。就连早餐也不对付,小菜、鸡蛋、小米粥……主打一个营养均衡。

春节:将在冰雪大世界过第十个春节

农民工老梁,还是个热心人。干活的同时,他还成了义务向导。

第25届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园区占地面积81万平方米——主打一个“大”。如果你没有方向感,进来之后,找不到门、找不到北是常事。

老梁他们每晚上工之时,正是冰雪大世界闭园之际。有些游客还意犹未尽,在灯光逐渐熄灭的一段时间里,久久不愿离去。

走得越晚,人群散尽,越容易迷路。老梁发现,闭园时一些游客不是往出口走,而是“越走越往里”,他知道,“这又是找不着北了”。

而此时,冰雪大世界的工作人员、客服、志愿者们也陆续下班了。后半夜工作的老梁成为“后浪”,帮游客指路。尤其是距出口较远的摩天轮后身,经常有游客“转磨磨儿”,找不到出口,他看到了就跑过去引引路。“黑灯瞎火的,又这么冷的天儿,得让他们赶快出去,别耽误坐地铁、坐公交”。老梁还捡过许多身份证,第二天都交给工作人员。

这个春节,农民工老梁又要在冰雪大世界里度过。这将是他在冰雪大世界里度过的第十个春节。

哈尔滨日报记者 张鸣霄 文/摄/视频拍摄 新晚报视频团队制作

编辑:邹慧颖 来源:冰城+客户端